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和最后“一公里”济南组建概念验证、中试示范两大联盟
来源:淘金反波胆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08-20 22:59:32
8月20日,“创新创业·共创未来”2025济南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在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举办。活动现场,济南市概念验证中心联盟和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联盟揭牌。两大联盟的成立,将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促进项目需求与技术成果精准对接,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中试示范基地则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通过对科技成果进行早期评估、测试检验,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商业经济价值、应用前景的项目,能够大幅度降低科技成果产业化风险。
“2024年12英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被研制出来,但是该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概念验证解决的正是这个环节的问题。”济南大学前沿交叉学院教授孙德辉介绍,2024年,济南大学联合济南晶正电子、恒元半导体获批建设济南市铌酸锂光电集成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已经做了20多项验证。
“我们目前正在验证将铌酸锂晶体应用于AR眼镜等消费电子领域。”孙德辉介绍,铌酸锂晶体折射率更高,比目前所用的玻璃镜片,更真实更舒适。
他说,中心对全国征集光电集成芯片领域的创新技术和概念,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实施技术开发、产品验证、市场应用研究开展概念验证活动,目的是将这些创新技术留在济南,助力济南打造一条自主可控的铌酸锂光电集成芯片产业链,增强济南市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领域核心地位。
不过,即便实验室做出了成果,也无法直接量产。“以静电纺丝为例,实验室产品大概20厘米长,大工业生产产品1米多,从实验室到工厂,无论是工艺条件还是环境条件等等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中试。”山东蓝色时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冬梅介绍,企业牵头建设的“济南市高技术纤维材料-静电纺丝纳米新材料中试示范基地”专注静电纺丝纳米膜产业化,已突破纳米纤维量产技术壁垒,开发出高性能空气过滤、水过滤、军工、医美修护等纳米过滤膜系列新产品,均实现技术自主可控。“该中式示范基地不仅服务本企业,也为其他有需求的公司可以提供服务。”高冬梅介绍,目前已经服务十几个项目。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不仅能吸引和培育一批技术型、市场型、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还能形成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据悉,2024年省科技厅在全省布局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试点6家单位,济南市3家、占50%;布局建设省级中试基地40家,济南市7家,占比17.5%。除此以外,济南市还搭建了9家市概念验证中心以及8家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
将诸多概念验证中心以及中试示范基地联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是组建联盟的初衷。据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于浩介绍,此次济南市组建概念验证中心联盟和中试基地联盟,成为继上海后全国第二个组建概念验证中心联盟的城市。
“联盟将给基地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撑。”高冬梅介绍,更多资源的汇聚,必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
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波表示,济南市科技局将聚焦“育主体、搭平台、促转化、聚要素、优环境” 精准施策,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畅通成果对接渠道,提高转化服务效能,为科技成果产出和产业化营造最良好的环境、提供最坚实的服务保障。